全球2000+节点无盲区覆盖,注册即可免费使用
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

组织部孙部长对干部科报过来的干部调整方案看了一遍又一遍,认定这个方案既符合赵书记提拔使用干部德才兼备,以德为先的理念,又符合当下干部年轻化的政策,是一个十分完美的方案,所以通知干部科通过系统上传给赵书记。

让孙部长没有想到的是,不到半小时时间,赵书记把方案原路退了回来,领导批示栏里没有留下半个字。孙部长感到奇怪,这个方案已经充分体现了赵书记的用人理念,已经十分完美了,难道还有赵书记希望提拔的人没有在方案里出现?

孙部长指示干部科和分管干部的副部长,详细回顾近年来赵书记重点表扬的人,同赵书记走得比较近的人,以及同赵书记有亲戚关系、朋友关系的人,还没有纳入调整方案的。干部科的同志和副部长苦思冥想,搜肠刮肚,发现有两个同赵书记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还没有纳入方案。于是孙部长对方案重新进行了调整,把这两个人纳入了方案,并放到了重要岗位。

但是方案刚上传又被赵书记原路退了回来,孙部长知道这是方案里没有出现赵书记要提拔使用的人,而且应该是赵书记不好直接点名的人,他才会不作任何批示地原路打回。孙部长感到很内疚,作为组织部长理应知道书记要用谁,而自己却不知道书记想用谁。

事不过三,方案已被赵书记两次无声地原路打回,等于是两次无声地批评,如果再出现第三次的话,自己这个组织部长估计也当到头了。

孙部长叫副部长和干部科的同志坐在一起讨论,说不定在讨论中冒出火花。干部科科长说,平时自己同书记接触很少,如果不是汇报干部情况,就连书记的办公室也没有机会进去,所以也不知道书记同谁关系亲近和密切。

干部科科长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孙部长,是啊,组织部干部科的科长都没有机会进书记的办公室,为什么县直的丁副局长和街道的施科长会在赵书记的办法室出现,而且还两次被自己碰到,这两位干部很年轻,工作表现也不是很突出,没有理由会在书记办公室出现。

孙部长虽然想不出这两名干部同赵书记的关系,也想不出提拔这两名干部的理由,但为了使方案能被赵书记认可,不至于第三次被原路退回。孙部长又重新调整了方案,把丁副局长和施科长纳入方案,并把他们放在了重要岗位。

这一次赵书记很快在方案上进行了“同意组织部提出的方案,请尽快组织“五人组”讨论”的批示。

但是孙部长想不出以什么样的理由提拔丁副局长和施科长,这两名干部年龄很轻,既没有在重要工作岗位打过滚,也没有在专项工作中绣过“拳脚”,更没有在整个干部队伍中有显山露水的业绩。提拔一名干部总有一个合理的理由,否则自己如何在“五人组”和常委会上进行汇报。

孙部长担心提拔这两名干部会引起基层干部的反响,同时也为了使自己在会上汇报时有一个合理的理由,专门去向赵书记汇报和请教。赵书记反问孙部长,“这个方案是你组织部报过来的,担心基层干部有反响,提拔他们没有合理的理由,那为什么把这两个人纳入方案?”孙部长犹如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,更搞不懂赵书记为什么要提拔这两个人。

孙部长搞不懂赵书记为什么要提拔这两名干部。经过调查了解,这两名干部既不是赵书记的亲戚,更不是赵书记的忠实死党;既没有出类拔萃的能力,更没有显山露水的业绩;既不能给赵书记进步加分,更不能为赵书记进步出力。但赵书记既然要这么做,就有做的理由,除非他们经济上有往来。

孙部长汇报丁副局长和施科长时,以干部队伍年龄需要阶梯化,防止干部队伍青黄不接为由,在“五人组”和常委会上作了汇报。几个常委在讨论丁副局长提拔局长、施科长提拔副局长时,虽然语气中带有疑问,说话时支支吾吾,表态时不是很坚决,但最终还是通过了干部调整方案。

不出孙部长所料,基层干部对丁副局长提拔局长、施科长提拔副局长的反响很大,相当一部分干部提出了异议,认为这两名干部提拔不但没有坚持注重实绩、群众公认的原则,而且也没有起到提拔一个、带动一片的作用,反而打击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,损伤了基层干部依靠工作业绩进步的信心,很多干部还向市纪委写信反映干部提拔使用的问题。

市纪委收到这么多的信件十分重视,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组对干部提拔使用情况,特别是对丁局长和施副局长提拔情况展开调查。

调查组进驻后,孙部长为赵书记捏了一把汗。但让孙部长没有想到的是调查结果没有问题:提拔程序符合规定,考察符合流程要求,丁局长和施副局长社会关系简单,父母都是农民,即使有亲戚在企业也不是领导层,他们两人和赵书记之间没有经济往来,组织部提出的干部阶梯结构理由充分。

这让孙部长更加不懂了,既然赵书记同他们没有经济上的往来,而且还没有其他方面的任何关系,为什么让自己一而再、再而三地修改方案,而且不讲道理地要提拔这两个人。这事成了孙部长的一个谜团,想解也解不开。

一段时间之后,一个外地公司的监察部门向孙部长发来了情况通报函,才使孙部长解开了一直困扰着他的谜团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Top